首页双碳政策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政策【政策】关于印发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admin

文档

5532

关注

0

好评

0
DOCX

【政策】关于印发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阅读 719 下载 539 大小 27.3K 总页数 8 页 2024-08-18 分享
价格:¥ 2.00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政策】关于印发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文件提到,组织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电力等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区域性LNG交易中心。积极鼓励绿电交易,着力拓展区外清洁电力渠道。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持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积极推广“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绿色低碳科技项目落地。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创新电网形态和运行模式,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应用,推进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发展,显著提升电力负荷弹性,有效保障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持续提升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和调控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提升系统综合调节能力,不断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详情如下: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南通市人民政府2024年7月26日(此件公开发布)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本市碳达峰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统筹实施、分类施策,节约优先、重点突破,双轮驱动、共同发力,防范风险、先立后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全市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南通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林木覆盖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美丽南通建设不断深入,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二、重点任务重点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碳达峰六大行动”。(一)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以下简称“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绿色、低碳、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现代绿色工业体系。1.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科学统筹陆域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以沿江、沿海为主要发展轴,以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园区为经济发展主阵地,合理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重点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聚焦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到2030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0%和45%以上。综合应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推动不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环境承载要求和安全保障标准的存量过剩产能转移搬迁、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以提升能源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市发改委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门以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低”项目,严禁违规项目建设、运行。对“两高一低”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深入挖潜存量项目,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
返回顶部